三来一补 -米乐m6平台
三来一补是改革开放初期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与“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等,由中方提供工地、厂房、劳动力,按照外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装配,全部产品外销,中方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
“三来一补”最早出现于1978年,1978年7月,东莞县第二轻工业局设在虎门境内的太平服装厂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
全国第一个“三来一补”工厂
1978年7月,东莞县第二轻工业局设在虎门境内的太平服装厂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同年9月15日,太平手袋厂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第一个牌照,编号为“粤字001”。
自此,东莞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正式揭开面纱,这也是中国内地引进的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试吃外资“第一只螃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南方日报》当时一篇报道写道:“小小手袋厂,一根拉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太平手袋厂当时的协议规定:由港商提供15台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竹器厂提供2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和人力,加工生产手袋,产品全部出口香港,每个月加工费的20%偿还给张子弥作设备款。手袋厂正式投产后第一年就获得加工费100万元,仅用三年时间就把200多万元设备款全部偿还。
太平手袋厂还创造了率先引入香港的管理模式、引入全国第一辆赠送车、客户提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保税仓等多个“第一”,并较早从“来料加工、补偿贸易”转变为“进料加工、正常贸易”,较早从外销转为内销,从“三来一补”转为自主品牌。
太平手袋厂的成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很多港商到太平手袋厂参观,并决定来内地投资建厂。转眼间,太平手袋厂附近就建起了五金厂、拉链厂、印花厂等一系列与手袋厂配套的“三来一补”企业。
短短10余年时间,东莞“三来一补”企业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工厂散落在东莞的大街小巷。至1988年年底,东莞“三来一补”企业达2500多家,遍布80%的乡村;至1991年,引入外资高达17亿美元。
东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县城,一跃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工业化城市,堪称“东莞奇迹”。“三来一补”企业的成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一时间,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成为全国潮流。
三来一补的内容
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内地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补偿贸易”是指外商提供或利用境外进出口信贷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由内地企业进行生产,以返销其产品的方式分期偿还对方技术、设备价款或信贷本息的贸易方式。香洲毛纺厂、石景山旅游中心是这一时期“三来一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的典型代表。
三来一补企业的法律性质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改革开放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从法律关系上看,它是一种合同。“三来”类似于承揽合同,“一补”类似于融资租赁合同。又像一种联营合同,即由内资企业和外商建立一种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由外商提供来料、来件、来样、设备,中方负责生产,外商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将这种联营模式通过工商登记进行监管。
在工商登记中,“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的结构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企业不登记注册资本。双方以提供条件组成一个新的“三来一补”企业。双方权利义务通过合同约定,该合同在工商部门备案。该企业不进行会计结算,由中方收取外方加工费,各自结算。
可见,三来一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且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所以属于一类市场主体。但它没有登记独立财产,也不属于公司法、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法人企业,所以不具备法人资格。民法典第102条的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据此,三来一补企业属于非法人组织。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