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 -米乐m6平台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随着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单位和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就是: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侧称为借方,右侧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记录反方向的增减,即一方记增,另一方记减。哪一方增加注册,哪一方减少注册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账户中记录的经济内容的性质。
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第二,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通常而言,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不同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如下:
1、资产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2、负债和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试算平衡
含义
试算平衡是以会计和借贷记账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所有会计科目记录的汇总和计算,来检查各类会计科目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2、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
分类
试算平衡分为与。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余额试算平衡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公式
公式分别为: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务中,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的。
优点缺点
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在于:
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鲜明地反映各种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2、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采用借贷记账法不要求对所有账户固定分类。
3、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无论是全部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都保持借贷平衡关系,对日常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十分简便。
4、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借贷记账法的缺点在于不如一般的简单。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出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