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米乐m6平台-米乐app官方  >  审计  >  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 -米乐m6平台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目录

审计重要性的详细理解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审计准则规定,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

  在制定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对重大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作出一个判断,包括确定财务报表体的重要性水平和适用干特定类别交易、账户金额和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当错报金额高于整体重要性水平时,就很可能被合理预期将对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对何种情形构成重大错报作出的判断,为下列方面提供了基础:(1)确定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整个业务过程中,随着审计工作的进展,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所获得的新信息更新重要性,并考虑进一步审计程序是否仍然适当。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而确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了解、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反映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的结果。很多注册会计师根据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惯例及自己的经验,考虑重要性。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人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类收益(如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和费用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如果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就选定的基准而言,相关的财务数据通常包括前期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最新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的预算和预测结果。当然,本期最新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的预算和预测结果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的重大变化(如重大的企业并购)和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情况的相关变化等作出调整。例如,当按照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的一定百分比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如果被审计单位本年度税前利润因情况变化出现意外增加或减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按照近几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更加合适。

  表1举例说明了一些实务中较为常用的基准。

常用的基准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利润可能是大多数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

  关注的财务指标,因此,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取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但

  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企业处于微利或微亏状态时,采用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为基准

  确定重要性可能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基准,

  (1)如果微利或微亏状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或企业自身经营的周期性所导致。

  可以考虑采用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作为基准;

  (2)使用注务指标作为基准,营业收入、总资产等。

  需要注册会计师关注的是,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较上年度没有重大变化,通常使用替代性基准确定的重要性不宜超过上年度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选择的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是并非必须保持一贯不变。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和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变化对采用的基准作出调整。例如,被审计单位处在新设立阶段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采用总资产作为基准,被审计单位处在成长期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采用营业收人作为基准,被审计单位进入经营成熟期后注册会计师可能采用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百分比和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例如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制造企业。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的5%是适当的:而对非营利组织,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总收人或费用总额的1%是适当的。百分比无论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只要符合具体情况,都是适当的。

  在确定百分比时,除了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百分比的选择,这些因素句括但不限于。

  (1)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2)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如具有特殊目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例如,财务报表含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大额估计,注册会计师并不会因此而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表更高或更低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及对具有较高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的敏感性分析)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3.财务报表用者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关干分部或重大的披露)。

  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考虑是否存在上述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时,了解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看法和预期通常是有用的。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仅为发现单项重大的错报而计划审计工作将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单项非重大错报的汇总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更不用说还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未发现错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根据定义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财务报表中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与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相关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旨在将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中未更正与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如果存在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低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2.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例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管理层能力欠缺、面临较大压力或业绩压力等;

  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

  如果存在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高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风险为低中,例如处于非高风险行业、管理层有足够能力、面临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业绩压力等;

  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无须通过将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平均分配或按比例分配至各个报表项目的方法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是根据对报表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如何确定一个或多个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例如,根据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和本期审计计划阶段的风险评估结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可以以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75%作为大多数报表项目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与营业收入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控制缺陷,而目以前年度审计中存在审计调整,因此考虑以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作为营业收人项目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领域执行更多的审计工作。计划的重要性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计划的重要性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由于存在下列原因,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获取新信息;(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实际财务成果与最初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使用的预期本期财务成果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则需要修改重要性。

在审计中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在划工作时可以根据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刑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因为这些财务报表项目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但是,这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可能远远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2)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3)对干识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例如,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运用审计抽样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可容忍错报的金额设定为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同义词

网站地图